赤壁之战
赤壁之战,是指东汉末年孙权、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。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。
数百年来,历史学界对于“赤壁”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讨论,诸说并起。据统计¹,至少有七种“赤壁说”:蒲圻说、黄州说、钟祥说、武昌说、汉阳说、汉川说、嘉鱼说。从现当代观点来看,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,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。
蒲圻说
《元和郡县图志》称:“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,北临大江,其北岸即乌林,即周瑜用黄盖策,焚曹公舟船败走处。”胡三省注的《资治通鉴》和谭其骧主编的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也采用了这一学说。
1970年以后,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连续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,包括1973年出土的铜马镫、1974年出土的“建安八年”(203年)字样的瓦砚、1976年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、赤壁山上的各式汉朝带钩、1987年开探的墓室中诸葛亮设计的铜弩机、东汉通行的五铢钱等等。1998年,蒲圻市正式改名为赤壁市。
在赤壁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中,含有大量赤壁之战时的各种遗物,这些战争遗物的出土更加确定了当年赤壁大战的地点就是在蒲圻。
嘉鱼说
语言学家王力主编的《古代汉语》和朱东润主编的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,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。如上溯此说之源,有《大清一统志》引据《水经注》为证。《水经注》曰:“赤壁山在百人山南,应在嘉鱼县东北,与江夏接界处,上去乌林二百里。”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。
东坡赤壁
苏东坡游黄州“赤壁”,留下被后人称为“赤壁三唱”三篇名作。苏轼的黄州“赤壁”和赤壁之战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,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,另三处在黄冈、武昌、汉阳附近。苏轼也知道自己所游赤壁,可能不是三国周郎赤壁,所以用“人道是”之语。
元丰五年(1082年)七月十五日,苏轼在黄州赤鼻矶上宴客,巨浪拍击江岸,势如千军万马奔腾。苏轼由此想起八百多年前的那场赤壁大战,眼前的巨浪,顿时化为艨艟巨舰。于是乘醉写下了词坛巨作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。
是日夕阳西下,苏轼兴起,与四川道士杨世昌泛舟游于赤鼻矶下。舟中置酒,醉后相枕而睡。一觉醒来,已是次日天明。苏轼濡墨展纸,写成前《赤壁赋》。
三个月后的十月十五日晚,苏轼与朋友三人又重游赤鼻。但这回与前次不同,不仅时至秋末冬初,万木萧疏,客人也不甚奏趣。苏轼游兴正浓、弃舟缘赤鼻攀岩而上,客人亦不敢相从,使苏轼“悄然而悲肃然而恐”。然而也正因为心理感受不同,才使他写出了与前赋风格迥异的《后赤壁赋》。它们就是流传千古的“赤壁三唱”。
苏轼作品
他人作品
绘画
- 宋.乔仲常绘《后赤壁赋》图卷
- 宋.马和之绘《后赤壁赋》图卷
- 清代缂丝,仇英绘《后赤壁赋》图卷
- 金武元直赤壁图卷
- 仇英赤壁图(3幅)
- 文徵明赤壁赋及图(8幅)
- 明张瑞图赤壁赋及图
- 谢时臣赤壁胜游图
- 杨士贤赤壁图卷
- 李唐赤壁胜游图页
- 李嵩赤壁图
- 陈淳前赤壁图
- 蒋乾赤壁图卷
法书
注释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