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次辩才韵诗帖》,苏轼自署书于元祐五年(1090),纸本,行书,自书诗一首并叙。凡20行,计188字,42.1 x 71.3cm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《次辩才韵诗帖》这件作品写于苏轼被放杭州一年之后(元祐四年,1089年,苏轼除龙图阁学士、知杭州)。这一年,苏轼在西湖上修筑了南北长堤,便是后人称颂的“苏堤”。辩才是苏轼的一位僧人诗友,他的这幅作品就是盛赞辩才老师超然物外、仙风道骨,自己与辩才能二老同游,当是人生幸事。大千世界,一切有法,且如是观之。作品落笔沉着、从容,已没有十年前书写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时的激宕,墨色浓重却透着清雅之气,丰腴浑厚仍有秀逸之质。
辩才和尚(1011-1091)俗姓徐,名元净,原为杭州天竺寺住持,1080年退居西湖龙井寿圣院。苏轼于1089年出任杭州太守,与辩才交往,赠诗倡和,犹如东晋时陶渊明与僧慧远的交游。
释文
辩才老师。退居龙井。不复出入。轼往见之。常出至风篁岭。左右惊曰。远公复过虎。(阙。据东坡集。此行当为溪矣二字)。辩才笑曰。杜子美不云乎。与子成二老。来往亦风流。因作亭岭上。名之曰过溪。亦曰二老。谨次辩才韵。赋诗一首。眉山苏轼上。日月转双毂。古今同一丘。惟此鹤骨老。凛然不知秋。去住两无碍。天人争挽留。去如龙出□。(□当为山)。雷雨卷潭湫。来如珠还浦。鱼鳖争骈头。此生暂寄寓。常恐名实浮。我比陶令愧。师为远公优。送我还过溪。溪水当逆流。聊使此山人。永记二老游。大千在掌握。宁有离别忧。元佑五年(1090)十二月十九日。
印记
宣统御览之宝
寄敖
项元汴印
子京父印
墨林祕玩
项元汴氏审定真迹
墨林子
项子京家珍藏
退密
子孙世昌
墨林外史
神
奇
鸿緒
俨斋祕玩
墨林生
六艺之圃
西楚王孙
项墨林鉴赏章
王鸿緒印
俨斋祕玩
墨(半印)
林(半印)
子京所藏(半印)
静因庵主(半印)
(半印。漫漶不可辨)
项(半印)
(半印。漫漶不可辨)
苏辙《乐城集·龙井辩才法师塔碑》:“浙江之西,有大法师,号辩才。……居上天竺,说法齐众二十年,退居龙井,燕居行道者十年。元皊六年,岁在辛未,九月乙卯,无疾而灭。……师姓徐氏,名元净,字无象,杭之于潜人。”这篇塔碑还是东坡“命于由为”之,并自制文属参寥祭之。辩才是一位德高才显的高僧,也是东坡的诗友之一,此帖就是次辩才的诗韵而成。
苏东坡一生最为崇拜的诗人便是陶渊明,他不仅和遍了全部陶诗,开和古人诗的风气,而且多次书写《归去来辞》,颇以渊明为楷模。他与辩才交,多有拟陶渊明与庐山僧慧远之意境,从而排道自己才大难用、难容、不甘屈辱的情怀。此诗之序便是一篇极好的渊明自况图。
辩才原作诗云:气暇政去旌旆,策杖访林丘。人惟尚求旧,况悲蒲柳秋。虚谷一临照,声光干载留。轩眉师子峰,洗眼苍龙漱。路穿乱石脚,亭蔽重冈头。湖山一目尽,万象掌中浮。煮茗款道论,奠爵致龙优。过溪号犯戒,兹意亦风流。自惟日老病,当期安养游。愿公归廊庙,用慰天下忧。”从诗中看出,辩才对苏东坡政治上的失意是抱同情态度,并鼓励东坡,“愿公归廊庙,用慰天下曼”,可谓东坡知己。故东坡对辩才很为服膺。诗中云:“我比陶令愧,师为远公优!”“聊使此山人:水记二老游。”
这件作品,兼有诗文、书法之美,也可以感受到苏轼坦率真诚的个性。此幅楷中带行,含蓄内敛,重意韵而不逞巧,是苏轼中年时期成熟书风的典型例子。
下载
苏轼.次辩才韵诗帖
文件格式:jpg,文件大小:
[…] 赵孟頫为岳上人书前后赤壁赋卷 […]
[…] 书中提及多幅苏轼的法书,绘画作品。其中法书有杜甫桤木诗,黄州寒食诗,前赤壁赋,祭黄几道文,颍州祷雨纪事,太白仙诗,致杜氏五札,治平帖,功甫帖,获见帖,东武帖,廷平郭君帖,北游帖,新岁展庆、人来得书帖二帖,一夜帖,吏部陈公诗跋,满庭芳词,覆盆子帖,春中帖,屏事帖,归安丘园帖,久留帖,题王晋卿画后,岂弟帖,归院帖,次辩才韵诗,渡海帖,民师帖,江上帖等。绘画作品只有一件,怪木竹石图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