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又名 《寒食帖》 或 《黄州寒食帖》 。 是苏轼撰诗并书,墨迹素笺本,横34.2厘米,纵18.9厘米(全卷长199.5厘米),行书十七行,129字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北宋元丰三年初( 1080 年)苏轼谪居黄州,二年多后(元丰五年,1082年)四月的寒食日,有感于季节更替、生活困乏以及仕途挫折,乃作寒食诗二首,并于其后书写成本卷,后人誉为苏轼存世最好的书迹,卷后并有黄庭坚题跋。
诗文叙述黄州生活的艰苦及悲凉的心境。用笔或清俊劲爽,或沉着顿挫,字体由小渐大,由细渐粗,有一种徐起渐快,突然终止的节奏,将观者带进高潮迭起的书写过程,完美地融合诗与书的境界。苏轼曾说:「我书意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。」又说:「天真烂漫是吾师。」实为此卷的写照。
赏析
《黄州寒食诗》作于元丰五年(1082),书当在此后。诗是东坡自己明显有悲奋感情的文词,字里行间也就随着文词不同的情绪波动,有所节奏变化。就行草书言,字形可大可小,较有自由变化,苏东坡自谓字体「短长肥脊各有态」,在这卷书法里字体的大小组合,揖让进退,乃至于如「年、中、苇、纸」诸字,最后一笔直下成一长竖,在布白与行气以至于整篇的章法形成一特殊行间布白。苏书为宋代「尚意」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。黄庭坚于北宋元符三年(1100)阴历九月前为此卷作跋,黄庭坚作跋,字形体之大,超过东坡本文寒食诗,虽自谦无佛处称尊,然实百代争胜,双美并具。《黄州寒食诗帖》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,被称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,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。
苏轼对黄庭坚书法的评语,认为其结字过于狭长,外观犹如「树梢挂蛇」。不过,东坡也在自己书法中加入此种结字,以增加章法的跌宕变化。
黄庭坚以「石压虾蟆」来形容苏轼书写时,经常出现的横扁结字。
根据黄庭坚的说法,东坡不善悬腕,故书写时的活动范围较局促,单字的右侧不易开展,如戈笔就容易成为病笔,形成「左秀右枯」的状况。然此现象就如「西施捧心而颦」,虽然是缺点却也是其书作之特色。「衔纸」二字悬针笔法,极其生动,可知苏轼并非不能悬腕。
作品用笔的厚重来自颜真卿的影响,「水」字的捺笔动作可见一斑。
释文
自我來黃州。已過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。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。兩月秋蕭瑟。臥聞海棠花。泥污燕支雪。闇中偷負去。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。子。病起頭已白。
春江欲入戶。雨勢來不已。雨。小屋如漁舟。濛濛水雲裏。空庖煮寒菜。破竈燒濕葦。那知是寒食。但見烏銜帋。君門深九重。墳墓在万里。也擬哭塗窮。死灰吹不起。
右黃州寒食二首。
印鉴说明
释文 | 印主 | 印主简介 |
---|---|---|
天府珍藏、御賞、神品、乾隆宸翰、乾隆澄心等数枚。 | 清高宗 | 弘历(1711-1799),清世宗四子,文治武功,为清诸帝之最。清高宗亦热爱鉴赏书画,曾将宫中收藏编为《秘殿珠林》《石渠宝笈》初编、续编数巨册。在位六十年,庙号高宗,年号乾隆。 |
雪艇圖書、雪艇、雪艇王世杰氏為藝林守之、東湖長、藝苑遺珍等数枚。 | 王世杰 | 王世杰(1891-1981),号雪艇,湖北省崇阳人。留学英、法,巴黎大学法学博士。曾任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,与胡适等创办《现代评论》周刊。曾任教育部部长、武汉大学校长、外交部长、中央研究院院长。著有《比较宪法》。 |
天歷之寶 | 元文宗 | 图帖睦尔(1304-1332),于泰定帝死后,由燕铁木儿等迎立于大都,改元天历。曾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纂修《经世大典》,雅好收藏书画。尊信帝师,免僧寺田租。至顺三年病卒。 |
楞伽、成德、成子容若、楞伽山人、容若書畫等數枚。 | 纳兰成德 | 成德(1655-1685),满洲正黄旗人,明珠子。初名成德,字容若,故世多称为成容若,又号楞伽山人。康熙十五年进士,官侍卫。精鉴藏,善书能诗,尤工词。著有《饮水侧帽词》、《通志堂集》等。 |
容齋清玩、容齋 | 洪迈 | 洪迈(1123-1202),鄱阳人,字景庐,号容斋。兄弟三人,适、遵、迈。曾使金。官敷文阁待制,端明殿学士。有《容斋随笔》。 |
沈受蕃印、沈受(蕃印 | 沈受蕃 | 不明。 |
(典禮紀察)司印 | 明官印 | |
獻厂 | 不明 | |
金章世系景行維賢、小如菴墨緣、景行維賢、景賢鑒藏、虞軒等数枚。 | 完颜景贤 | 完颜景贤,字享父,号朴孙。十九世纪著名收藏家,着《三虞堂书画目》。 |
北平孫氏 | 孙承泽 | 孙承泽(1592-1676),益都人,世隶上林苑籍,故亦称大兴人。字耳北,号北海,又号退谷。明崇祯四年进士,官给事中,入清仕至吏部侍郎。收藏甚富,有《庚子销夏记》、《尚书集解》等。 |
琅琴閣珍藏 | 不明 | |
埋輪之後、懿文堂圖書 | 张演 | 张演,字季长,南宋隆兴元年(1173)进士,淳熙九年为夔州漕运使,官至大理少卿。 |
沈純祚印、一字為公 | 沈纯祚 | 不明 |
嘉慶御覽之寶 | 清仁宗 | 颙琰(1760-1820),清高宗第十五子,嗣为帝,在位二十五年。謚睿,庙号仁宗,年号嘉庆。 |
韓逢禧 | 韩逢禧 | 韩逢禧,长洲人。韩世能之子。家学渊博,收藏丰富。 |
韓世能 | 韩世能 | 韩世能(1528-1598),长洲人,字存良。隆庆进士,官至礼部左侍郎。恬于荣利,奉使朝鲜,册封楚藩,饋遗一无所受,尝自言无一事无一语不实,而亦不务矫抗以博誉。有《云东诗草》。 |
荊湖南路轉運使印 | 宋官印 | |
張氏珍玩、北燕張氏珍藏 | 张金界奴 | 张金界奴,元时人,时代与家世均无可考,惟知其以所收藏上进帝室,皆属精品,上多钤「张氏收藏」「北燕张氏家藏」二印。 |
念慈之印 | 费念慈 | 费念慈(1855-1905),清江苏武进人,字屺怀,号西蠡,晚署艺风老人。光绪十五年进士。官编修,被劾归。博涉多通,工书法,精鉴赏,兼善山水,具金石气。有《归牧集》。 |
郭則生 | 郭则生 | 不明 |
寒木堂、龍髯、顏世清印 | 颜世清 | 颜世清(1873-1929),字韵伯,号瓢叟。足跛,人称颜跛子,广东连平人,寄居北京。钟骥子。聪颖过人。在政界多年,提倡文化最力。善鉴赏,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。作山水、花卉,以古拙胜,毫无近习。 |
菊池晉印、惺堂 | 菊池晋二 | 菊池晋二(1867-?),号惺堂。为大桥讷庵孙,陶庵子,日本银行界名人。好古力学,私淑阳明,工诗,善刻印,尤喜收藏,东都罕有其匹。 |
內藤虎印、湖南、虎、炳卿 | 内藤虎次郎 | 内藤湖南(1866-1934),本名为虎次郎,字炳卿,别号忆人居主、湖南鸥侣、雕虫生闷闷先生。为日本中国学、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。其研究领域博大,涉及中国上古、中古、近世史,通论中国文化史、史学史、美术史等。有《内藤湖南全集》。 |
振玉印信、永豐鄉人 | 罗振玉 | 罗振玉(1866-1940),浙江上虞人,号雷堂,字叔言。清末奉召入京为官。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,曾参预满洲国活动。为著作等身之文史学者、书法家、鉴赏家,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。编著有《殷墟书契》等。 |
郭彝民印 | 郭枻 | 郭枻,字彝民,民国三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委员,拟〈收复台湾意见书〉。 |
题跋
释文 | 作者 | 作者简介 |
---|---|---|
蘇軾黃洲詩帖。長春書屋鑒賞珍藏。神品。 | 清高宗 | 弘历(1711-1799),清世宗四子,庙号高宗,年号乾隆。 |
東坡書。豪宕秀逸。為顏楊以後一人。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。後有山谷跋。傾倒已極。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。坡論書詩云。茍能通其意。常謂不學可。又云。讀書萬卷始通神。若區區於點畫波磔間。求之則失之遠矣。乾隆戊辰(1748)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識。 | ||
東坡此詩似李太白。猶恐太白有未到處。此書兼顔魯公。楊少師。李西臺筆意。試使東坡復為之。未必及此。它日東坡或見此書。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。 | 黄庭坚 | 黄庭坚(1045-1105),洪州分宁人,字鲁直,号山谷、山谷道人、涪翁 |
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蹟。不下三十餘卷。必以此為甲觀。已摹刻戲鴻堂帖中。董其昌觀并題。 | 董其昌 | 董其昌(1555-1636),华亭人,字玄宰,号思白,别号香光、思翁。 |
東坡老仙三詩。先世舊所藏。伯祖永安大夫嘗謁山谷於眉之青神。有攜行書帖。山谷接跋其後。此詩其一也。老仙文高筆妙。粲若霄漢雲霞之麗。山谷又發揚蹈厲之。可為絕代之珍矣。昔曾大父禮院官中秘書。与李常公擇為僚。山谷母夫人。公擇女弟也。山谷与永安帖自言。識先禮院於公擇舅坐上。由是与永安游好。有先禮院所藏昭陵御飛白記及曾叔祖盧山府君志。名皆列山谷集。惟諸跋世不盡見。此跋尤恢奇。因詳著卷後。永安為河南屬邑。伯祖嘗為之宰云。三晉張縯季長甫。懿文堂。 | 张演 | 张演,字季长,南宋隆兴元年(1173)进士。 |
東坡先生此帖。曾罹咸豐八(點去)年。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之厄。尒後。沅入日本。後遇東京空前震火之劫。詳見卷後顏世清。內藤虎兩跋。二次世界戰爭期間。東京都區大半為我盟邦空軍所毀。此帖依然無恙。戰事甫結。予囑友人蹤購得之。乃購回中土。并記于此。後之人當必益加珍護也。十。民國紀元四十八年元旦王世杰識于臺北。 | 王世杰 | 王世杰(1891-1981),号雪艇,湖北省崇阳人。 |
蘇東坡黃州寒食詩。引首乾隆帝行書。雪堂餘韻四字。用仿澄心堂紙致佳者。東坡詩黃山谷跋並無名款。山谷跋後。又有董玄宰跋語。張青父清河書畫舫云。東坡草書寒食詩。當屬最勝。卞令之書畫彙考亦已著錄。阮芸臺石渠隨筆云。蘇軾黃州寒食詩墨蹟。卷後有黃魯直跋。為世鴻寶。戲鴻堂所刻止蘇詩黃跋。其後張縯一跋,人未之見其跋云云。彭大司空云。縯跋所謂永安。庭堅為作仁宗皇帝御書記者也。廬山府君乃公裕弟。公邵官通直郎。知廬山縣。張氏世為蜀州江原人。云。出留侯之裔。故以三晉署望也。虎按。卷中埋輪之後印。實係張氏所鈐。又有天歷之寶及孫退谷 | 内藤虎次郎 | 内藤湖南(1866-1934),本名为虎次郎,字炳卿。 |
予於丁巳(1917)冬嘗觀此卷於燕京書畫展覽會。時為完顏樸孫所藏。震災以後。惺堂寄收予齋中半歲餘。昕夕把玩。益歎觀止。乃磨乾隆御墨。用心太平室純狼毫作此跋。愧不能若東坡。此卷用雞毫弱翰而揮灑自在耳。虎又書。 | ||
東坡寒食帖山谷跋尾。歷元明清。疊經著錄。咸推為蘇書第一。乾隆間歸內府。曾刻入三希堂帖。咸豐庚申之變。圓名園焚。此卷劫餘。流落人間。有燒痕印。其時也。嗣為吾鄉馮展雲所得。 | 颜世清 | 颜世清(1873-1929),字韵伯,号瓢叟。 |
先師張文襄公嗜東坡書。光緒壬寅(1902)公建節武昌。客有持此卷請謁。公賞玩不置。謂平生所(點記)蘇書墨跡。以此卷及內府藏榿木詩為第一。客喜甚。言將奉獻真。微露請求意。公曰。時已仲春。貂裘適可付質庫。若以價相讓。當留之。否則不敢受也。客大失望。因求公題識。時方向夕公乃張宴。邀端忠敏。梁文忠。馬季立孝廉与予同賞之。且語眾曰。如此劇跡。不可不一見。明日。物主人將此北歸矣。時物主方在坐。喻公意乃然。請曰。若許加題。當遲行程一二日。公曰。山谷老人謂此書兼魯公少師李西臺之長。某意則得法于北海与魯公。然前人所言。烏可 | 罗振玉 | 罗振玉(1866-1940),浙江上虞人,号雷堂,字叔言。 |
蘇文忠寒食帖。由顏韻伯以金六萬元售於菊池惺堂。已見內藤跋於龍眠瀟湘圖。係團匪亂流入日本。書估菊池。親屬某以六千元收得。以六萬元轉售於菊池。價差甚鉅。書估菊池俱大非之。幾至興訟。事在菊池購蘇帖之前。前跋誤載此段。今再志。以之存其真。郭彝民又記 | 郭枻 | 郭枻,字彝民,民国三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委员。 |
印鉴说明,题跋来源参见: 台北故宫博物院
流传
诗稿诞生后,几经周转,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。由于张浩与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,元符三年(1100年)七月,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。黄庭坚一见诗稿,十分倾倒,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,北宋绍圣四年(1097年)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。激动之情难以自禁,于是欣然命笔,题跋于诗稿。黄庭坚论语精当,书法妙绝,气酣而笔健,叹为观止,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。
到了近代,《寒食帖》的命运多舛。清咸丰十年(1860年)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,《寒食帖》险遭焚毁,旋即流落民间,为广东人冯展云收藏,遭遇火灾,所以下端留下火灼痕迹。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,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,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,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。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。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生日,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。1922年,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,将《寒食帖》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。1923年9月,日本东京大地震,菊池家遭灾,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,当时,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,从烈火中将《寒食帖》抢救出来,一时传为佳话。震灾之后,菊池惺堂将《寒食帖》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。1924年4月,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,作跋以记《寒食帖》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,《寒食帖》幸而无恙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,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《寒食帖》,当知下落后,即以重金购回,并题跋于帖后,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,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,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下载
文件名:寒食帖.北宋.苏轼书.纸本.台北故宫博物院藏.38766X1997像素.宋元丰五年
文件格式:jpg+pdf+tif
[…] 《次辩才韵诗帖》这件作品写于苏轼被放杭州一年之后(元祐四年,1089年,苏轼除龙图阁学士、知杭州)。这一年,苏轼在西湖上修筑了南北长堤,便是后人称颂的“苏堤”。辩才是苏轼的一位僧人诗友,他的这幅作品就是盛赞辩才老师超然物外、仙风道骨,自己与辩才能二老同游,当是人生幸事。大千世界,一切有法,且如是观之。作品落笔沉着、从容,已没有十年前书写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时的激宕,墨色浓重却透着清雅之气,丰腴浑厚仍有秀逸之质。 […]
[…] 书中提及多幅苏轼的法书,绘画作品。其中法书有杜甫桤木诗,黄州寒食诗,前赤壁赋,祭黄几道文,颍州祷雨纪事,太白仙诗,致杜氏五札,治平帖,功甫帖,获见帖,东武帖,廷平郭君帖,北游帖,新岁展庆、人来得书帖二帖,一夜帖,吏部陈公诗跋,满庭芳词,覆盆子帖,春中帖,屏事帖,归安丘园帖,久留帖,题王晋卿画后,岂弟帖,归院帖,次辩才韵诗,渡海帖,民师帖,江上帖等。绘画作品只有一件,怪木竹石图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