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春中帖》页,宋,苏轼书,纸本,行书,纵28.2厘米,横43.1厘米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释文
轼启。春中□□□□达,久不闻□渴仰增积。比日履兹馀□尊候何似,眷聚各无恙。轼蒙庇如昨。二哥□,春□□□有书问往还,甚安也。子由不住得书,甚健。会合何时,惟祝倍万保啬,不宣。轼再拜。德孺运使金部老弟左右。七月廿六日。
释读
本帖鉴藏印有“奎章阁鉴书博士”、“柯氏清玩”、“柯九思鉴□真迹”、“江恂”、“王禹卿氏”。
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(德孺)的信札。范纯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范仲淹的第四子。宋神宗元丰年间,共有五路军团出兵讨伐西夏,其中包括由高遵裕率领的环庆军和由刘昌祚率领的泾原军。《宋史》卷三一四《范纯粹本传》记载,北宋元丰末年,范纯粹因调和讨伐西夏的遵裕、昌祚两路军的矛盾有功,神宗将他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使,这与帖中德孺之官衔“运使金部”是一致的。据此可知,此信札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,即元丰七八年间(1084—1085年),苏轼年约50岁左右。帖中“二哥”是指范纯仁(范仲淹次子)。¹
另一版本解读²
此札致“德孺”,乃东坡表弟程之元,字德孺。本集《送表弟程六知楚州》(施注)云:“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,眉山着姓。其侄之才,字正辅,第二;之元,字德孺,第六,即楚州;之邵,字懿叔,第七。……德孺以父文应荫入官。其自江右移节广南,为郎金部。元符三年,由河中守为两浙转运使。东坡归白海外,会于金山。后为卫尉少卿,坐曾承相布取金山下鼻塘地卜德孺尝与调护,蔡京与布不协,德孺亦得罪,时崇宁二年秋也。”“运使”,即转运使。宋初设随军转运使、水陆讯度转运使,供办军需。太宗以后,转运使渐成各路长官,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,监察各州官吏,并以官吏违法、民生疾苦情况上报朝廷。
东坡元祐七年有《程德孺惠海中柏石,兼辱佳篇,辄复和谢》(施注一:“程德孺,名之元。持节广南归惠此石,故皆用岭南事,德孺时为主客郎中。”“持节广南”即为广南路转运使之职。考《续资治通监长编》卷四七四:“元祐七年六月,庚午,右朝奉郎程之元为主客郎中。”正合“金部”之职。金部隶属于吏部,该部郎中“参掌天下给纳之泉币”,即有关转运等事。考《宋史.职官九》,主客郎中属中行郎中,主管金部。因此,此札上款“运使金部”正和程德孺是时官职。考《东坡纪年录》,元祐七年六月,东坡在知扬州任上,故札中有气子由不住得书”与“会合何时”云云。“二哥”应是东坡堂兄苏子明,曾任嘉州通判。苏子明大约卒于元祐年中,具体年月待考。³
此帖笔法自然流畅,寓巧于拙,仪态淳古,有浑厚凝重之韵致。虽有缺字、残损,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之作。
下载
苏轼行书春中帖页
文件格式:png,文件大小:16.32MB
注释:
- 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解读,见
- 结合书帖的具体内容,似乎这一解读更合理。帖中“二哥”应该是其母侄中排第二的之才,字正辅。“二哥□,春□□□有书问往还,甚安也。子由不住得书,甚健。”以及整个书帖情感应该类似家书,亲戚间的感情问候,而不像朋友间的。将此书的对象–德孺解读为朋友范纯粹(德孺),范仲淹的第四子,应该不合适。
- 同表弟称呼堂兄为“二哥”,似乎不合适。此处“二哥”应该不是苏子明,且后面注苏子明大约卒于元祐年中,与此书帖内容时间矛盾。苏辙也有《送表弟程之元知楚州》,《程之元表弟奉使江西次前年送赴楚州韵戏别》等诗。
[…] 书中提及多幅苏轼的法书,绘画作品。其中法书有杜甫桤木诗,黄州寒食诗,前赤壁赋,祭黄几道文,颍州祷雨纪事,太白仙诗,致杜氏五札,治平帖,功甫帖,获见帖,东武帖,廷平郭君帖,北游帖,新岁展庆、人来得书帖二帖,一夜帖,吏部陈公诗跋,满庭芳词,覆盆子帖,春中帖,屏事帖,归安丘园帖,久留帖,题王晋卿画后,岂弟帖,归院帖,次辩才韵诗,渡海帖,民师帖,江上帖等。绘画作品只有一件,怪木竹石图。 […]